欢迎来到地球村朋友圈网!今天是2019929日,星期日
地球缘
取消
首页 > 时政 (河南 · 郑州市 · 金水区) > 【重大消息】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被降级立案调查!瞒报139人!89个党员干部被追责查处【图】

【重大消息】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被降级立案调查!瞒报139人!89个党员干部被追责查处【图】

发布时间:2022-01-21

src=http_%2F%2Fn.sinaimg.cn%2Fsinakd20210820ac%2F400%2Fw720h1280%2F20210820%2F7768-28cdd1d5d8603e9765dc8f437284927d.jpg&refer=http_%2F%2Fn.sinaimg.jpg

微信图片_20220121193132.jpg

原标题:全文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

     【全文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 】经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3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在不同阶段瞒报139人:郑州市本级瞒报75人、县级瞒报49人、乡镇(街道)瞒报15人。一是未按规定统计上报。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防汛条例等有关规定,灾情稳定前应当每日逐级上报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等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7月25日至28日,郑州市连续4天未通过报灾系统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截至7月29日仅上报97人。直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要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7月29日、8月1日两次发出紧急通知后才统计上报,7月30日上报322人、8月1日上报339人。

      二是刻意阻碍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员信息。郑州市对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统计上报态度消极,不仅没有主动部署排查、要求及时上报,反而违规要求先核实人员身份等情况再上报,以多种借口阻碍信息报送工作。三是对已经掌握的信息隐瞒不报。7月25日至29日郑州市县两级共瞒报116人;8月18日至19日中央领导同志考察河南期间,郑州市已掌握新增因灾死亡12人,但仍不如实报告;8月20日调查组进驻后,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比8月2日公布数增加41人,其中23人属于瞒报。


微信图片_20220121192436.jpg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全文)







来源:应急管理部

                               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新华社 2022-01-21 17:14

微信图片_20220121193132.jpg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并派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主持专题会议部署,深入河南灾区考察,要求抓实防汛救灾措施,加快恢复重建,严肃认真开展灾害调查工作。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等各有关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有效开展。

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和河南省政府参加,分设综合协调、监测预报、应急处置、交通运输、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有关部委牵头,并邀请气象、水利、市政、交通、地质、应急、法律等领域的院士和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全程参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部门指导开展相关工作。

调查组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这场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当地历史记录、远超出城乡防洪排涝能力的实际,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的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现场勘查、调阅资料、走访座谈、受理信访举报、问询谈话、调查取证、分析计算、专家论证等方式,复盘灾害发生和应对过程。经过全面深入调查,查明了郑州市和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履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查明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事件和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迟报瞒报问题,并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调查组查明,郑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决策部署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不力,没有履行好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对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灾难面前没有充分发挥统一领导作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见事迟、行动慢,未有效组织开展灾前综合研判和社会动员,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失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灾害的主动权;灾情信息报送存在迟报瞒报问题,对下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迟报瞒报问题失察失责。

调查组还对造成重大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查明了主要原因和问题,认定郑州地铁5号线、京广快速路北隧道亡人事件是责任事件,郭家咀水库漫坝事件是违法事件;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山洪灾害存在应急预案措施不当、疏散转移不及时等问题,登封电厂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爆炸事故存在未如实报告人员死亡真实原因并违规使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用于死亡人员家属补偿等问题。同时,调查组还查明郑州二七区、金水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郑东新区等6个区市、10个乡镇街道,郑州市及相关区县(市)应急管理、水利、城市管理等8个系统的18个单位,以及郑州地铁集团、河南五建集团、郑州城市隧道管养中心等9个企事业单位的责任。

调查组按规定将调查报告和有关公职人员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追责问责审查调查组。

针对灾害应对处置中暴露的问题,调查组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教训:郑州市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调查组还提出六项改进措施建议,强调要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来源:新华社

微信图片_20220121193141.jpg




微信图片_20220121192418.jpg



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原著名的“花坛书记”徐立毅

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被问责


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被市民成为“花坛书记”!


2022-01-21 17:21

原标题: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被问责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对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经查,徐立毅同志作为时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力,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风险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防范组织不力,灾害发生后统筹领导和应急处置不当,督导检查和履职尽责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徐立毅同志对郑州市在灾害中暴露出来的相关问题,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应予严肃问责。


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徐立毅同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由国家监委给予其政务降级处分。


相关报道: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消息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并派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主持专题会议部署,深入河南灾区考察,要求抓实防汛救灾措施,加快恢复重建,严肃认真开展灾害调查工作。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等各有关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有效开展。


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和河南省政府参加,分设综合协调、监测预报、应急处置、交通运输、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有关部委牵头,并邀请气象、水利、市政、交通、地质、应急、法律等领域的院士和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全程参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部门指导开展相关工作。


调查组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这场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当地历史记录、远超出城乡防洪排涝能力的实际,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的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现场勘查、调阅资料、走访座谈、受理信访举报、问询谈话、调查取证、分析计算、专家论证等方式,复盘灾害发生和应对过程。经过全面深入调查,查明了郑州市和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履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查明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事件和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迟报瞒报问题,并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调查组查明,郑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决策部署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不力,没有履行好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对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灾难面前没有充分发挥统一领导作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见事迟、行动慢,未有效组织开展灾前综合研判和社会动员,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失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灾害的主动权;灾情信息报送存在迟报瞒报问题,对下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迟报瞒报问题失察失责。


调查组还对造成重大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查明了主要原因和问题,认定郑州地铁5号线、京广快速路北隧道亡人事件是责任事件,郭家咀水库漫坝事件是违法事件;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山洪灾害存在应急预案措施不当、疏散转移不及时等问题,登封电厂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爆炸事故存在未如实报告人员死亡真实原因并违规使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用于死亡人员家属补偿等问题。同时,调查组还查明郑州二七区、金水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郑东新区等6个区市、10个乡镇街道,郑州市及相关区县(市)应急管理、水利、城市管理等8个系统的18个单位,以及郑州地铁集团、河南五建集团、郑州城市隧道管养中心等9个企事业单位的责任。


调查组按规定将调查报告和有关公职人员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追责问责审查调查组。


针对灾害应对处置中暴露的问题,调查组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教训:郑州市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调查组还提出六项改进措施建议,强调要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相关链接:

新华网客户端http://www.news.cn/politics/2022-01/21/c_1128287291.htm


相关链接: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被立案审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U8NU3GI0534JIG6.html

徐立毅被降职
      https://new.qq.com/rain/a/20220121A086CX00.html


河南严肃查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相关责任人 纪检监察机关严肃问责89名公职人员

河南严肃查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相关责任人

公安机关对8名涉案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

纪检监察机关严肃问责89名公职人员


  记者从河南省有关部门获悉,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对防汛救灾、灾害调查等作出部署。河南省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8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5号线五龙口站停车场建设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魏平安、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地铁5号线项目负责人汪鹏、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四环项目部指挥长郭文胜等8人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立公,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管理部部长赵运臣,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轨道交通科副科长孙红亮等3名公职人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同时,河南省对特大暴雨灾害中存在失职失责问题的郑州市、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市、登封市、二七区、金水区党委政府及应急管理、水利、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公安交管等部门86名公职人员进行了严肃问责。其中,给予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侯红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给予郑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吴福民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给予郑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喜安、陈宏伟政务记大过处分。对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分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或诫勉等问责处理。


  灾害发生后,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灾区群众及时得到妥善安置,生产生活较快恢复正常。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害调查处理作出决定后,河南迅速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入检查反思,深刻汲取教训,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对所有责任人惩处和问责,并对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管理治理能力作出部署安排。(新华社)


QQ截图20220121193724.png

     新京报发布时间: 2021-08-03 13:18


国务院调查组赴郑州调查,查什么?怎么查?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 展圣洁)8月2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8月2日12时,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已致302人遇难,50人失踪;河南全省共有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

河南省自7月17日以来遭遇极端强降雨,尤其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务院决定成立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相关方面参加,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调查。

国务院调查组针对自然灾害的调查查什么?调查组将如何开展工作?调查后会如何处置?

应对灾害时地方政府必须做什么,法律有明文规定

据8月2日新华社消息,“调查组将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地对灾害应对过程进行调查评估”。这也就意味着,此次调查的对象是“灾害应对过程”。

消息称,调查组将聘请专家为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调查后,将总结灾害应对经验教训,提出防灾减灾改进措施,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追责。

应急管理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务院调查组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详细规定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情况时,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复盘此次河南暴雨灾害,河南此轮极端天气起于7月17日,至7月20日,郑州、焦作、新乡、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郑州中西部局地特大暴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7月21日3时,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对于发生一、二、三、四级(分别对应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自然灾害、事故灾难进行了预警之后,有关政府应该做什么,《突发事件应对法》有明确规定。

按照规定,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从8项措施中采取一项或多项措施以应对灾害。其中涉及,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等。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有专家对记者表示,河南郑州“7·20”的应对过程中,有关政府是否采取了与灾害可能造成危害相适应的应对措施;在选择措施时,是否以“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权益”为第一选项,将成为此次调查组的调查内容。

对于追责、问责最终指向谁,从以往国务院调查组公布的调查结果看,问责基本是针对与事故的起因和责任有关的单位、人员。如2019年3月,国务院成立江苏响水天嘉宜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调查组赴响水调查后,两名中管干部和江苏省46名省管及以下干部被严肃问责,涉及当时的江苏省应急厅厅长、生态环境厅厅长、盐城市委书记、盐城市长等。

成立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自然灾害应对,系应急管理部成立后首次

对于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国务院早有明确的政府规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明确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此前,国务院曾多次成立调查组,对地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如江苏响水天嘉宜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共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的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对于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响水事故的国务院调查组,组长是时任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黄明现任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

一些事故,死亡人数未达30人,国务院也成立了调查组。2020年3月,针对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就成立了国务院调查组。这次调查,本不应由国务院组成调查组,是一次“提级调查”。

国务院调查组管理组组长、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一级巡视员汪崇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泉州的事故造成29人遇难,一般来说是由省级政府组织调查,但发生事故的酒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外来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点,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性质严重、影响恶劣。依照规定,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国家卫健委、全国总工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进行提级调查。

近年,国务院也曾成立调查组,专门针对灾害进行调查。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发生了“滑坡灾害”,当时国务院成立了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灾害调查组。这次调查,由当时的安全监管总局牵头国务院调查组进行调查。后经调查组调查认定,此次滑坡灾害是一起受纳场渣土堆填体的滑动,不是山体滑坡,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记者梳理发现,对于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成立国务院调查组进行调查,这是自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的首次。

src=http_%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3774829531%2F1000.jpg&refer=http_%2F%2Finews.gtimg.jpg

src=http_%2F%2Fpic3.zhimg.com%2Fv2-a4c8ec3a5f5707e2413fdad65176d436_r.jpg_source=1940ef5c&refer=http_%2F%2Fpic3.zhimg.jpg

src=http_%2F%2Fimagepphcloud.thepaper.cn%2Fpph%2Fimage%2F145%2F955%2F292.jpg&refer=http_%2F%2Fimagepphcloud.thepaper.jpg

                                       中原百姓之声栏目征集新闻线索:投稿信箱717690555@qq.com 微信717690555


营业执照
顶部